要说的是,艺术与商业并非水火不容,它们是互惠互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一直以来,王凯丽都认为,艺术与金融就像是一对恋人,郎“财”女“貌”。虽然珠联璧合,但是艺术与金融联姻仍有问题亟待解决。做为中西文化交流大使、国际著名出品人、收藏家、暨南大学特聘导师、上海商业金融学院艺术金融系主任兼教授,丽安文化创始人的王凯丽来说。她认为,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艺术虽然承载着人类文明最辉煌的一面,但它本身并不能作为物质满足人们的根本需求。因此艺术家也需要融入商业社会,混得基本的口粮才能维持创作。
当谈到王凯丽女士是如何在这两种不同的领域做平衡时,她表示就是成功的秘诀不管在金融还是文化艺术领域,都用文化传播者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情。
其实艺术商业化,指的便是艺术的流通。其中包括艺术品流通,艺术家流通,艺术观念流通和艺术机构活动流通。艺术品在流通过程中,必定会增加其受众量,这也就为它本身的传承提供了更多可能。比如18世纪中期的欧洲音乐逐渐商业化,从海顿到莫扎特等作品,大部分都是当时各大音乐厅和各种组织的私人委约作品。正是这样,才使音乐成为一种平民化的娱乐活动,使无数乐谱流通和传承,避免了将音乐家的作品陷于无人问津的境地。
此外,艺术同商业的融合,让普通人通过商业化的艺术接触到当代艺术,也是拉近大众和艺术之间的距离的最佳方式。商业为艺术和大众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
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这种特殊的合作方式为他们实现了深度的多向互动,通过“公共化”而实现了其作品和个人价值的扩大和增长。
这也就是王凯丽创建“丽安当代艺术空间”的初衷——为这二者的结合提供完美的平台。
艺术品是精神产品,不仅具有价值,还具有使用价值。一般来说,人们收入的提高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刺激了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和渴望,而市场恰恰可以满足人们对艺术品个性化的要求。各类艺术中,最容易同大众产生关系的便是公众艺术。而公众艺术通常也同商业共同成长。
而在谈到艺术和商业的问题,王凯丽认为还有个无法忽略的人就是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20世纪50年代,他敏锐地感知到了当时美国消费社会的状态,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复制了如玛丽莲梦露和金宝罐头等商业形象,获得了巨大成功,开创了波普艺术的时代。在《沃霍尔的哲学》一书中,这样说道“赚钱是一种艺术、工作也是一种艺术、最赚钱的买卖是最佳的艺术。”
有人说市场实际上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你的价值,也有人说市场屏蔽了大众的价值,但是在王凯丽看来:市场无非是跟资本有关系,因为钱,水涨船高, 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是公平的。艺术品本身是一张画布、一堆材料,成本就是几百块钱。真正让艺术品有价值的,是这些艺术品所蕴藏的文化观念。
而王凯丽则认为,无论是文化还是商业,这是国际化的创新思路。艺术是我们的生命,艺术跟所谓的产业没有关系,它跟热爱、希望、梦想有关系。人要有梦想,但更要有制度来支持这个梦想,支持看起来有点不靠谱想法的人群,让他们也能够存活,而不要千军万马都走在唯利是图这条路上。
正如王凯丽而言,在艺术金融化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抛弃传统观点,不断提高投资技巧,总结鉴藏经验,在充分研究艺术品交易市场趋势的情况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艺术金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