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2023
05

王林:行为何以能够成为艺术

  艺术对日常事物、物品、图像、行为的利用,是为了拓展艺术资源而不是为了混同于日常生活,这是我们讨论当代艺术问题的前提,不然的话,我们就只能去宣布艺术不再成其为艺术。

  行为艺术之所以为人痛恨,不仅因为它常常着眼于意识形态反抗性,而且因为它经常以艺术的名义混淆艺术与生活,以此激怒那些对艺术保持边界要求的公众。在这里,艺术家以乎有理由指认自己的任何行为包括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属于艺术。由此艺术的个性自主变成艺术家对公众的专制,艺术家审美特权在行为艺术中最容易达到无限膨胀的地步,当批评家把行为艺术视为继装置艺术之后更为“前卫”的样式时,行为艺术为出风光者所利用,乃是自然而然的事。在中国,批评家喜欢运动,而急功近利者总有一付革命的面孔。

  行为艺术以人自身及其行为作为艺术媒介,当属于当代艺术中并列于架上艺术,实呈艺术(包括装置艺术和环境艺术)的另一艺术系统,行为艺术既然是艺术,它就不能等同于生活,也就是说作为艺术的行为必须和日常行为划清界线,这里所言的日常行为包括神精病人的日常行为。行为艺术不是装疯卖傻,不是做神做鬼,不是心血来潮的动作,更不是故弄玄虚的自我推出,它是严肃的起于自身而超越自身的交际活动,它是深刻的起于行为而超越行为的精神活动,唯其是精神的是交际的,它才可能是艺术的。

  行为艺术所言的行为,可能正常也可能不正常,但无论正常与不正常都必须具有非常意义,这才是最重要的。正常行为的陌生化是其产生非日常意义的基础,比如孔永谦的文化衫,印出的文字内容和发售的当下背景有一个触动社会神经的时间差,其机智是幽默的,其幽默是机智的,而这种机智与幽默中蕴含着艺术家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反省和批判,让人一目了然而又心领神会,不论是作为波普艺术还是行为艺术,孔永谦这个作品都是第一流的。艺术即使以最普通最流行的方式介入生活,它是在精神上也是异在的,异在即是独立和批判,这就是孔永谦的文化衫不同于其它文化衫的本质区别。不正常行为可以理解为超常,如台湾艺术家谢德庆以一年为期每隔一小时在打卡机上打卡一次,昼夜不息。超常意味着超常日常和超越日常,使行为的意义非日常化,试设想,如果谢德庆只是每天打一次卡,有什么意义呢?超常即是使行为极端化,使我们对行为的感觉尖锐化,行为艺术的不正常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反常,但这种反常不是精神病人失控的异常,而是对正常充满智慧的处理,或者说反常的意义化即是正常的异样化,比如朱发东的《寻人启事》,其张贴启事的行为是正常的,但张贴广告寻找自己又是反常的,由于这样反常,正常行为被异样化。反过来,又由于正常对反常的衬托,反常行为被意识化、意义化,从而引发我们对商业文化中自我独立的关注。比较一下他后来在北京所作的《此人出售,价格面议》,背着卖身广告行走街头,由于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反常的,没有正常和反常的转换,没有从日常行为向非日常意识的升华,所以也就没有属于艺术的精神价值。

  行为艺术并不是一种可以掉以轻心的艺术,它是一种社会表演,但并非任何社会表演都是艺术。表演可以在日常环境中也可以在构置环境中,但不论生在何处,正常行为的陌生化和反常行为的意识化(即日常行为的非日常化)才是其产生意义的基础,而意义的肤浅与深刻则取决于行为和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关系。人的行为在社会中发生,即便是自然行为,比如睡觉,也会打上社会烙印,比如和谁睡觉、睡在何处、睡得如何等等。因此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规范、规则、规定)中发生。行为艺术可以正是提取了行为和环境、和制度的相互关系,洞察到精神在这种关系中的动向,使之作有意义的鲜明呈现,从而使人反省人自己建立起来的但又反过来制约人、压抑人的种种文化规约。行为艺术从更本质的角度看,它不仅是关于行为的艺术,而且是关于行为制度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行为艺术是对人的同情和关怀,是对人的行为自由更是对人的精神自由的投入和关注。当然这种自由不是个人主义的绝对自由,由此行为艺术需要明确的道德界限,即是说一个人的自由必须也只能以他人的自由作为边界,比如你可以侮毁伤害自己,却不能无端侮毁伤害他人——即使打着艺术的旗号。谢德庆把自己关在铁笼里一年,他并没有把别人也关进去。黑灯瞎火,突然袭击,泼人一身墨汁,然后称之为行为艺术,这样的做法只是生活中的损人利己的小动作,其实与艺术没什么关系。法国在革命时期的女政治家罗兰夫人在遗言中说:自由啊,多少罪恶汝之名以行。今天也许我们应该说:艺术啊,多少虚伪汝之名以行。

  行为艺术是容易产生轰动但却不容易取得成功的艺术,迄今为止,美术史上成功的行为艺术作品并不见多。行为艺术的观念性容易使观念和行为作简单的结合,但这种结合要达到虞智、深刻的思维水平却有相当的难度,艺术必须是对难度的超过常人的克服。在国内的行为艺术中,张隆的《苹果开释》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他选取苹果作为行为方式的对象,有其艺术史和文化史的敏感和丰厚的语义背景。而他开释苹果这一题材的新性、综合性、充分程度和智力水平则为人所不及。他把吃苹果的行为,朗诵百科全书“苹果”条目的行为和用各种工具、手处理苹果的行为并置一处,形成反差和互亲,使发生其间的日常行为和反常行为(如钻进、切割、提补等)完全纳入精神观照之中,作品过程构思完整,操作机智,苹果及其有关苹果的行为在此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文化荒诞与生命还原的象征。这个活动有浓厚的哲理性,其观念性很强但又充满悟性,和那些只是把某种观念简单地加之于某种行为之上的肤浅庸俗之作不可同日而语,在此我想说的是:批评的任务是要保护艺术的质量,对那种打着前卫的劣质产品,完全没有必要趋之若骛。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