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号称“礼乐之邦”,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是先人们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周代开始,中国建立礼乐制度,“礼”和“乐”结合起来,就是构建理想社会的基础。
王凯丽作为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创作者,对音乐有着深厚的造诣,她不但对于西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有着独到的理解更是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有着别样的情怀。在“巴洛克之音”的主题论坛时王凯丽表示“希望丽安文化能在本次项目里为大家带来美学的感受、与百年乐器的美育盛宴。
王凯丽认为:中国的哲学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先秦诸子们对音乐有很多精辟的理论,其中对中国音乐影响最深的是儒家和道家。无论是儒家的“与天地参”还是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都讲“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对中国音乐的影响非常大——认为音乐是自然产生的,是人面对自然有所触动之后的反应,所谓“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凯丽说:“我热爱音乐。感觉音乐的本质可以理解为哲学文化,它是人性的表达,它的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间。音乐也贴近着我们的情感,将这些情绪普遍化、符号化,而这样的表达方式无时无刻都在我们的生命里活跃,并全力支持推进巴洛克音乐在东方的生根与发芽。”
王凯丽作为文化推手,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多年,当问起是怎样诠释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时,王凯丽表示:在我们中国的传统里,“乐”包含“诗”、“歌”、“舞”、“乐器”等多种概念,早在先子随即又讲“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而在思想上,老子提出“大音希声”的观点,将合乎“道”的本性的“希声”之乐,看作是最大,即最完美的音乐,这是我国古代自然音乐观最初的哲学升华。随后又有了“无言而心悦,此之谓天乐”庄子将审美态度再次平和恬淡。我们认识到的传统其实贯穿始终:音有韵,乐有律,天地有和谐。
音乐在不同的时代可能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但总会给人们生活和心理带来愉悦的感觉,王凯丽认为音乐贴近我们的情感,用一个个音符将这些情绪普遍化、符号化,这样的表达方式更贴近我们生命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