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20
08

《流浪地球》——催化电影产业叙事偏好嬗变的黑马


它被认为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史上科幻题材影片中最具表征性的影片,被盛赞为撬动了中国科幻电影时代的崛起,抑或是开创了中国科幻类型电影的元年。这些溢美之词是对《流浪地球》足以媲美好莱坞式科幻类型电影的视觉呈现效果,以及毫不逊色于传统好莱坞大片的叙事模型和内涵的褒扬。

毫无疑问,《流浪地球》是近年来中国科幻类型电影的里程碑之作,它是流离于中国电影产业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一匹黑马,也是在中国电影的声色光影王国中孵化出的一只独角兽。影片以其删繁就简的宏大叙事背景以及基于共同体推崇的价值观为支撑,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类共同体自我希冀与自我拯救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被设置为约50年后的人类共同体即将深陷的巨大浩劫,这个浩劫就是太阳被科学家发现正在急速衰老膨胀,假以时日,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大气所吞没,届时地球也难以幸免于难。于是人类共同体为了自救,提出了“流浪地球计划”。

“流浪地球计划”是指人类共同体集结集体智慧,在地表建造出可以推动地球远离太阳系至4.2光年的比邻星系的推动器,用2500年的时间及100代人的代价以持续执行的计划。这个计划被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刹车阶段;第二阶段:逃逸阶段;第三阶段:先流浪阶段;第四阶段:后流浪阶段;第五阶段:新太阳时代星。

电影的所有叙事铺设都处于第三阶段——先流浪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共同体已经在推举的联合政府领导下,利用地表1万多部推进器将地球推离了太阳系,正欲利用木星的引力完成加速。也因为脱离了太阳系,地表的温度骤降至无法适宜任何生物生存的临界点之下,使人类共同体不得不在地表之下构建起城邦,以供人们迁移至此避难与生存。

影片自始自终表现出的恢弘磅礴的气质,并非完全得益于被拉大的如太阳系、宇宙的场景尺度,还得益于面对灭世浩劫而凝集构筑的人类共同体系统,以及共同体所推崇的如精神图腾般的自救信仰。


《流浪地球》——催化电影产业叙事偏好嬗变的黑马 王凯丽kellywang最新动态 上海seo第1张

1、删繁就简的人类共同体系统

《流浪地球》宏大的叙事观来源于两个叙事基因,一个是人类共同体系统,一个是共同体精神图腾。

先说一说人类共同体系统。

影片一开始,人类平和的生存图景即已经被浩劫的危机所打破,地球表面被骤降的温度摧残得寸草不生,人类不得不迁移至地表之下的避难所,开始长达上千年的生存繁衍之程。地表早已被极寒的气候冰封多年,除了身着保护衣甲的系统军队在执行能源采集与推动器运维任务之外,没有任何生物生存的痕迹。曾经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早已残败不堪,在冰冻的浅层地表凝固着来不及逃亡的尸体,被极寒封存的人类尸体也安静的凝驻在各个角落。

面对巨大的浩劫危机,人类组成了一个宏大的人类共同体系统,这个系统推举出了头部的集权机构——即联合政府,由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和法国组成。在联合政府的统领之下,人类群体凝集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集权化控制系统,遵照“流浪地球计划”为最高指导性纲领,各系统组成要素按照认知劳动分工的差异协作并进,各司其职。

这种面对巨大应激源而建立起的高度凝练的人类共同体系统,因其目标明确性和执行路径依赖性,是一种去多样化的组织系统。

人类旧有世界的秩序仿佛被逐渐改写和颠覆,在地表以国界和领土为秩序所孕育的不同群体与种族的文化正慢慢聚合为一种同类概念表征的价值观与信仰,而这种依托于地表为承载体的文化式微也象征着另一类物理载体承接的文化被推崇。这种文化不再依附于旧有世界的阳光、植物、哺乳动物、摩天大楼,甚至是纸质货币,以地下空间为主宰的物理生存条件摆脱了多样性的生物与社会因素。这种文化只来自人类共同体系统的顶层设计,服从于顶层战略目标,即战胜灭世浩劫的侵袭,实现人类群体的生存与繁衍。

高度简化的中枢集权式系统,由于地下空间物理属性的牵绊而丧失了复杂社会的各种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学生们只学习理工科的知识,自由技艺学科被摒弃;食物变得乏善可陈,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和生存权被剥夺;在这个人类共同体系统中似乎只存在两种认知劳动分化:执行任务系统与生存繁衍系统。从电影的线索中,执行系统包括与“流浪地球计划”密切相关的技术工作者、科学家和执行队伍;生存繁衍系统包括无明显阶层的民众,还可能包含提供生活资料的生产者。

除了身负实际执行逃离计划职责和使命的个体系统,大部分人类群体只是施行生存与繁衍的职能,因此可以看到在地下避难场所中紧密排列如贫民窟一般的隔间,无所事事的人群在混杂压抑的公共空间中寻找诸如打麻将等无谓的休闲乐趣。

虽然看来是丰富的文明和繁复的秩序被冲刷涤荡得所剩无几,但褪下华服的人类世界机理似乎更能散发出一种匪夷所思的博大美感,因为人类总是试图用高度概括的模型来解释纷繁庞大的世界。而在这个人类共同体系统中,集权的中枢管理机构,单一的顶层目标,职能明确的认知劳动分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简单即是宏大。



2 共同体的精神图腾

其次是共同体的精神图腾。

人类总是对所处环境中刺激源给予正面或负面的回馈。当面临一个负面刺激源时,个体通过脑部的智慧机制以及躯体的感官动作进入应激状态;当这种负面刺激源被放大成史无前例的巨大危机时,个体为了补偿和消除自身无法抵御的焦虑与惶恐,会自组织地寻找同类个体以期共同面对和抵御危机,这就是人类共同体系统凝集的底层逻辑。

人类共同体放大了以自我拯救为使命的个体心灵微光,当数以亿计的拯救信念被聚合凝集成整体时,就成就了所谓的共同体精神图腾。图腾的力量是个体细微信念的指数级总结,是个体寄望于系统的精神依托和希冀,是被同化的心灵笃定和价值脉络,这种以群体价值观内化为基奠的神经冲动也可以被称作所谓的信仰。

目标导向、坚毅、无畏、服从、忠诚、献身是以执行系统为职责的系统单元所规范的价值观,影片中以王磊为队长的救援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将这些价值取向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每一个危机来临时,这些价值取向都在督促着执行任务的每一个个体,让他们临危不惧,坚持不懈,舍生忘死。

这些价值取向都朝着一个方向聚合,以人类的共同体系统顶层目标为服务宗旨,以直面浩劫、自我拯救为信念,以人类的生生不息和繁衍为精神图腾。



3 涌现折射出的反脆弱模式

鉴于我不是物理研究学者和科学家,我研究生的专业也并不是物理这一类的硬科学,所以对于影片中涉及物理这门硬科学的方法论、技术应用以及数据分析等不作深入评价和探讨。

我认为影片中精彩绝伦的转折桥段是CN171-11救援队在执行任务完败之后,依然有共同体中其他救援队完成了地表多部转向发动机的抢修,当所有的转向发动机启动工作之时,却被国际空间站告知木星引力过于强大,地球离木星的距离和角度使得它已经回天乏术。在历经万难的看似圆满之时,突如其来的噩耗给地球上每一个人宣判了死刑,一瞬间,所有的壮志凌云都转变成了心如死灰。

虽然我认为此时由刘启这个自由散漫,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学霸或智商超群的年轻人提出一个拯救众生的计划没有任何符合逻辑的地方,但是这个所谓的点燃木星的救世计划居然被共同体中所有执行系统的队伍们奉为绝处逢生的唯一真理。

这就是个体在消极情境中面对风险决策时的行为倾向,即面临一定会发生的灾难(地球毁灭,人类文明终结),他们一定会选择有风险的选项(点燃木星,推动地球远离木星),即便这种选择希望渺茫他们也不愿意坐以待毙。此时,以联合国政府为表征的权威已经被暂时摒弃,个体通过自涌现、自组织形成了一种反脆弱的模式。个体以自身为代价来对抗风险的信念和行动去促成整个人类共同体系统摆脱毁灭风险的可能性。

《流浪地球》——催化电影产业叙事偏好嬗变的黑马 王凯丽kellywang最新动态 上海seo第2张



4 大叙事小情感

《流浪地球》大叙事中小情感为依附的叙事线索,让路径依赖的叙事模式有了可圈可点的人文内涵,虽然这种小情感的镜像语言稍显粗砺,但仍然不能掩盖其牵动共情与移情的情绪基因。

进入地下城的抽签仪式就是一场与生物性博弈的生与死的抉择。抽签看似是被公平的随机性所主导,但以家庭或社群为单位的抽签行为,却总难免被人的生物性霸占了上风。

就像达尔文的进化论所描述的一样,物种的演化有神奇的优胜劣汰效应,物种繁衍不息,食物链各个层次的比例关系长久以来都维持着微妙的平衡,物种总是能够去适应环境的变迁,更强的物种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中更能够生存下来。人类作为智慧的灵长类动物,历经数亿年的漫长演化之旅,当之无愧成为地球上最强悍的物种。当文明、礼教、规范与那些约定俗成的教条被发明与固化,人类茹毛饮血般的生物性进化本能似乎才得以减轻。

一个家庭或社群,倾向于让更强壮、物理年龄更低以及更能代表生存价值内涵的个体生存下去,因此那些强壮的男人比衰弱的老人、年幼的孩童比迈入中年的成人更有可能获得生存和繁衍的机会。抽签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是一剂考验人类在生与死的两难困境中抉择的毒药。

正是这一剂毒药成为了引爆依附宏大叙事中小情感的导火索。男主角刘启因年幼被迫与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父亲刘培强分离,并因为父亲选择放弃重病中昏迷不醒母亲的治疗,使得刘启无法享受双亲的陪伴,只能在爷爷的陪伴下成长。

刘培强是国际空间站的专家工程师,为了执行火种计划,已经被迫与家人分离17年。当初放弃重病妻子的治疗,是基于无奈的人道尊重;而选择进入空间站执行任务,则是为儿子和岳父争取地下避难所的签数。然而这些并未能被年幼的刘启理解,刘启对于父亲的抉择一直耿耿于怀、心存怨念,由于与父亲的长期分离,更加剧了他内心深处对于父爱的拒斥却又渴望的矛盾心理,成年之后的刘启叛逆、冲动、不惧规则,而这些性格特征大部分源自他长期矛盾的缺乏父爱的心理。

精彩的情感冲突线索是可以追溯源头,能够针锋相对,并在峰回路转中得以和解和升华的,刘培强与刘启的父子情感冲突就是这样一出婉转起伏的轻音乐。当刘培强为了点燃木星选择独自将空间站驶向万劫不复的能量海洋之中,多年来的怨念与纠结在刘启胸中崩塌瓦解,他流着眼泪,选择与父亲和解,这种和解以舍生忘义的极致英雄主义为纾缓,在如山的父爱与矛盾的悔恨之间得到升华。



5 催化电影产业叙事偏好嬗变的黑马

影片的叙事地图仍然遵循模式化的既有套路,以老套分段式路径作为叙事依赖,虽然这种叙事路径依赖显得毫无新意,但强悍的硬核科学与删繁就简的宏大叙事观支撑起了整部影片,大叙事中依附的小情感也恰到好处的丰富了人文内涵。

当关注穿越过去和当下社会生活的叙事题材在电影娱乐江湖中大行其道时,《流浪地球》以一种逆传统的无畏勇气,拓宽了传统电影产业意识形态的边界,将一种总是执念于穿越回远古的叙事偏好扭转为希冀未来的硬核科学叙事观。

观众被调戏的感官刺激程度并非来自于同质化的光影浸润,而是来自于足够逆传统的反同质化叙事题材所拉低的感官阈限值。

《流浪地球》是一匹在新兴科幻叙事题材的广袤原野中驰骋的黑马,因为它的出现,可能会催化电影产业叙事偏好的嬗变。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