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狐狸猎手》,由执导过《点球成金》《卡波特》的贝尼特·米勒导演,对片中的两大帅哥查宁·塔图姆和马克·鲁弗洛扮演的摔跤手,我很欣赏很喜欢,但是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史蒂夫·卡瑞尔扮演的杜邦。
卡瑞尔因为在《狐狸猎手》中的精彩表演,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奖。不得不说,卡瑞尔扮演的杜邦在影片中形成了一个阴郁的场,有他的地方就好像有乌云跟随,但是本文想着力分析的也不是卡瑞尔的演技,而是卡瑞尔扮演的杜邦的心理缺陷。
是什么导致了杜邦的毁灭?
最近在重读《道德经》的我总是想,如果杜邦读过《道德经》,他的人生是否会有不同的进程?
“杜邦家族,财富与权势的王朝,美国对军火的需求,让家族财富得以大量积累”,约翰·杜邦含着金勺子出生,在成长过程中他见识了太多权钱交易,所以让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里认为金钱和权势是万能的,可能也因为之前钱和权的无所不能,导致了他的极端自负。他用钱吸引来马克·舒尔兹,还不够,他要用钱再吸引戴夫·舒尔兹来,马克说戴夫不是那种能被钱打动的人,杜邦不信。最终事实也证明了杜邦是对的。
钱本身没有过错,一方是职业选手,一方是赞助商,这本也再正常不过,但是若是你这赞助商硬把自己弄成救世主的身份,肯定要出问题。这时我就想,如果杜邦明白“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它们,他的人生会不会更开阔?
确实是因为杜邦开出的价钱很有吸引力,马克和戴夫这对冠军组合兄弟才来到杜邦家园。但对杜邦来说,他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摔跤教练的欲望而来。所以在关系认知上就产生了不对等。
《道德经》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反观杜邦的行善是如此高调,他要求马克在飞机上一遍遍地背诵“鸟类学家集邮家慈善家”,马克念得如此拗口,杜邦却是一顺到底,说到底还是杜邦极度骄傲自己的“鸟类学家集邮家慈善家”身份。集邮家在此处是否有寓意不得而知,但通过马克对戴夫的行为来看,他在慈善方面何尝又不是一直在“集邮”。
杜邦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展示。这其中有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母亲越是认为摔跤教练低贱,杜邦就越是要向母亲证明自己“行”。
也就是说,这个家庭都没有善于“处下”的行事作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样的东方哲学母子俩都不明白。
为什么最后杜邦会对戴夫痛下杀手?原因就在那段电视采访里,“作为教练,我希望能培养年轻运动员,不仅是身体层面,还有精神层面”“我的运动员们,认为我是兄长、导师、父亲和领导”。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天地所以能长久,就是因为天地不自私。所以有智慧的领导者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这样大家才乐于接受他们的领导,不贪身外之物,才让自己有更好的存在状态。天地和效法天地的圣人,不就是因他们没有私心吗,所以才更好地成就了他们的被人尊敬、平安无事的私心吗?
一心想成为领导父亲的杜邦,如果按《道德经》中的道来行事,一定能成就自己的梦想。
作者:松梅子扬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3d37caf6e7f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