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24
04

从一个展览“走进”28位上海艺术家的工作室

如果从展览的作品里认识画家、雕塑家,其实了解的只是艺术家的一个面,当你走进艺术家的工作室,才能看到艺术家的多面性。

澎湃新闻获悉,4月16日,“今日海上——上海艺术家的工作室”展览在海派艺术馆对外展出,此次展览是以“今日海上”为总标题系列展的第二个展览,展览邀请了王劼音、张培成、曾成钢等28位上海艺术家,携近120件艺术作品参展。展览同时展出一些艺术家工作室物件,如陈逸飞使用并留给其弟弟的画架等。

从一个展览“走进”28位上海艺术家的工作室  王凯丽kellywang最新动态 上海seo第1张

“今日海上——上海艺术家的工作室”展览现场

此次“今日海上——上海艺术家的工作室”展览与去年相比又有了新亮点,因为这一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展览,更是一次对艺术家工作状态和创作场景的还原和展示。除了艺术作品,展览还汇集了28位参展艺术家的创作照片与工作室物件。通过观赏艺术作品,感受工作室氛围,观众可以深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

从一个展览“走进”28位上海艺术家的工作室  王凯丽kellywang最新动态 上海seo第2张

展出现场,150多张黑白照片组成的艺术创作场景墙

走进展览序厅,映入眼帘的是由150多张黑白照片组成的艺术创作场景墙,片段式的静态镜头记录了这些海派艺术家们在工作室里潜心创作的身影、专注沉浸的神情,以及丰富又略显杂乱的空间。同时,参与本次展览的每位艺术家都精心挑选了一件与其工作室,及艺术创作有关的物件,它们也许并不昂贵,也并不起眼,却是对艺术家们经年累月创作生涯的侧写,承载着他们多年的情感、灵感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故事。尽管它们很小,不起眼,却是陪伴艺术家至今还存在着的一份真实。

陈列中有两把椅子,一把是参展艺术家王劼音的,据他说是很多年前从文化广场的路边捡来的,后来用颜料在高靠背上随意涂抹了几个色块,画家后来换了几个工作室,它像一条流浪狗一直跟随着主人,其实是主人对它的不离不弃。在上海艺术家工作室里最有名气的一把椅子当属陈逸飞使用过的一把黑色的靠背扶手椅。陈逸飞把它作为道具画进了他的大画《踱步》,民国样式的椅子与画面表现的历史气氛甚为融合。

展览中还有一件陈逸飞使用过的遗物,一个产自意大利的高品质专业画架,曾经在他的纽约工作室里度过好几年光阴,后来被逸飞带到上海送给弟弟使用,现在是陈逸鸣工作室里一件最能够代表兄弟情谊的“遗产”。

从一个展览“走进”28位上海艺术家的工作室  王凯丽kellywang最新动态 上海seo第3张

陈逸飞使用过的画架,一个产自意大利的高品质专业画架

画家张培成的工作室有一支超长杆的毛笔,这是画家为了创作大幅历史画而请人专门定制的。

从一个展览“走进”28位上海艺术家的工作室  王凯丽kellywang最新动态 上海seo第4张

参展艺术家工作室现场

策展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朱国荣说,“工作室是艺术家探寻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的地方。在每个工作室里几乎都有尚未完成的作品,它们似乎在等待时机,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据介绍,艺术家工作室的设立源自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为接受官方和教会的订单建立艺术作坊,并招收一些助手和学徒协助其完成各种项目,达·芬奇、提香、乔尔乔奈、卡拉瓦乔等大师都有过在老师工作室里当助手的经历。到后来,名家主持的工作室在社会上甚至可以与正规的美术学院比肩。

“艺术家工作室在上海是有其历史因缘的。”朱国荣表示,20世纪上半叶,从欧洲留学回国的一批青年学子在上海效仿欧洲的做法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室,时称画室,比较有名的如张充仁的充仁画室,张聿光的冶欧斋,陈抱一的晞阳画室等,不过落地本土的画室已不单是艺术家研习创作的地方,更是以美术教育来谋生的一种方式。改革开放后,随着艺术市场的好转,房产经营的灵活,上海艺术家租房开工作室的风气渐盛,工作室的功能也变得纯粹起来,卸下了美术教育的担子,成为艺术家独自创作、思考、学习、会友的理想之地,犹如一个“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世外桃源。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