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艺术史上,古希腊罗马作为古典主义的源头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和历史故事一直是后世艺术反复表现的题材,古希腊罗马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和艺术作品也以其艺术风格影响着后世的艺术,比如发端于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在艺术上就直接受到了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
古罗马艺术面貌的形成有着自身复杂的历史脉络,既有意大利本土的伊特鲁里亚的传统,也有古希腊的影响,同时又有其自身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出现的变化。风格作为构建艺术史叙事线索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将不同时期艺术面貌的差异清晰地呈现出来,是我们了解和把握特定时期民族艺术面貌的重要视角。本文将以艺术史发展进程中的风格问题为主要线索,重点关注古罗马艺术中的两大类型:雕塑和绘画的风格变化发展,以说明古罗马的雕塑和绘画艺术在历史进程中的变化及不同时期的特征。
古罗马的雕塑艺术
古罗马的雕塑艺术以浮雕和圆雕最为典型。在浮雕作品中,现存著名的作品如《图拉真纪念柱》(图1-2),是展现古罗马叙事性浮雕的典型案例。这件作品是为了纪念图拉真皇帝(公元98-117年在位)征服达契亚人的军事功绩而修建的大型纪念性建筑,整体由大理石砌成,高约39米,柱顶最初还立有图拉真的青铜雕像,后在16世纪被换下,代之以基督教圣徒圣彼得的雕像。纪念柱表面有螺旋形的石雕浮雕带23圈,展开长度约244米,这幅历史长卷详细地描绘了图拉真皇帝亲自率领军队出征、与敌军作战的过程,既有非常详实的现实场景的刻画,比如具体的人物形象、军事装备、行军方式、作战阵势、民族地理特征等等都符合现实样貌。也有理想化的象征性的表现,比如行军乘船的过程得到了神灵的庇佑,其中出现了对于神的表现。从整体上看,整个浮雕带将现实与想象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既是饱含丰富历史文献资料的遗迹,又是充满艺术想象力的杰出作品。
图1-2:图拉真纪念柱,公元106-113年,高39m,大理石,罗马,图片来源:网络
古罗马的圆雕作品以帝王雕像最为典型,如果我们梳理古罗马帝王雕像的风格特征,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从理想化形象到个性化形象的风格变化过程。
以现藏罗马梵蒂冈博物馆的公元1世纪初的《奥古斯都像》(图3)为例,这件作品有非常明显的受到古希腊雕塑影响的特征。如果将其与公元前5世纪希腊古典盛期雕塑家波留克列特斯的《持矛者》(图4)相比,就能够看到《奥古斯都像》的造型来源,不仅仅人物的姿势设计有着如出一辙的均衡对称关系:前伸的右手和放松的左手、支撑身体发力的右腿和放松的左腿、同样的向右前方观看的面部等等都是一致的。而且,对于奥古斯都人物形象的塑造经过了理想化的处理,更确切地说是将屋大维本人的形象美化成了一位希腊王子的形象。在古希腊艺术中,尤其是古典盛期的雕塑艺术作品追求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美,也就是说雕塑艺术的造型表现虽然来自于对现实人物的观察,但在造型方面却并不停留于现实,正如柏拉图的说法是“按照美的目的去创造”。
图3: 《奥古斯都像》,公元1世纪初期,大理石,罗马梵蒂冈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网络
图4:《持矛者(复制品)》,罗马时期,大理石,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奥古斯都像》显示出了当时典型的罗马帝王雕像的特征:受古希腊艺术影响下的理想化倾向,这尊雕像的样式一直延续了很长的时间,并且伴随着屋大维年龄的增长也没有改变,依然是大批量地制作,以这种理想化的青年形象公开展示。在后世的帝王肖像中尽管不少雕像都继承了《奥古斯都像》的样式,但是人物的面部特征就变得越来越具有个性化特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