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盛世汉唐款款而来的文化扬州,除了回味昔日“扬州八怪”画派的辉煌,还存在另一种艺术阐述模式——油画。事实上,现当代扬州正是传承了浓厚的文化基因,并在现当代艺术领域辈有才俊出现。据粗略统计,不大的一个扬州城仅在近15年之内,就贡献了20名以上包括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清华大学美院等校的美术类博士。这些本土学子不少已在国内著名美术高校和机构任职并卓然成家。与此相辉映的是,留守本土的艺术家也屡见成效,艺术家渐显个人面貌。
富有创意的艺术思考是彰显个性体验的希望所在,本期起我们邀请扬大艺术学院曹生龙先生解析扬州现当代油画家群落,阐释的也许只是宏观视野下的两三点星火,但正是这可贵的星星之火,才给未来的艺术书写提供别样可能。
潘玉良,这个许多人都十分熟悉的名字。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中国最早留洋的女西画家;和徐悲鸿是同班同学等等。还有就是她的不幸遭遇与不同寻常的艺术之路。但对她的艺术了解的人并不很多,人们更多的则喜欢关心一个艺术家的个人经历或绯闻轶事,却较少触及其内核。
潘玉良是作为一个女性画家与东方身份出现在这个艺术舞台的,因此,她的艺术与这两样是分不开的,在潘玉良的所有绘画作品中无一例外地处处烙下了“女性画家”与“东方身份”的印痕。
作为女性画家,她的作品中体现出女性的柔绵与丰富细腻的情感。在画面造型上并不精确的人物形体但却有非常轻松自如的艺术线条,构建了画面的主要风貌。在画面色彩上表现得比较温和妩媚,常常用淡雅温馨的色调。在绘画题材上选择了如裸体女人、静物花卉、风景、自画像等来释放她内心的情感世界。
潘玉良在法国留学时吸收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绘画理念与表现技法,这与徐悲鸿选择的艺术道路相反,徐悲鸿则看中的是法国古典主义学院派艺术。因为悲鸿先生有改良中国传统画与把西方优秀的传统艺术引入国内教学体系的远大抱负。而潘玉良则没有,作为女性画家她只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作为东方身份,她更多地把中国传统的线描手法融入西画中,丰富了西画的造型语言。运用线描的粗细、轻重、虚实、顿挫,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人与物的姿态,具有东方意味。
潘玉良的绘画艺术是在西方文化中融合了东方情调,这正切合了法国当时的时尚主流。因此,她得到了西方赞誉并获得徐悲鸿都没有得到的奖项,因为在西方人眼里徐悲鸿永远是他们的一个学生。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赛夫先生对潘玉良作了这样的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予自己的个性色彩。她的素描具有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调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她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对现代艺术已作出了丰富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