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11月4日,《毕加索和英国现代艺术》展在苏格兰国家现代艺术画廊举办。展览将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和众多模仿他的英国艺术家们的作品放在一起展示,并做了详尽的比较分析。揭英国艺术家们的“丑”,这是不是有点残酷,让英国人自己都觉得很郁闷呢?
A
初到伦敦
设计戏装
毕加索是怎么到的英国?他的共产主义信仰,如何影响了英国人的盎格鲁-撒克逊态度?谁看到过他的作品,反应如何?以时间为线,《毕加索和英国现代艺术》展将毕加索的画作如何被英国公众所知,如何进入英国收藏界,在英国的展出情况娓娓道来。
英国人第一次听说毕加索,是在1910年11月,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Roger Fry)在伦敦格拉夫顿画廊举办的《马奈和后印象主义画家》的画展上。当时,英国媒体对毕加索的作品嗤之以鼻,总体评价是“陈腐、色情和病毒”。英国作家,评论家G.K。切斯特顿(Chesterton)以戏谑的口吻评价毕加索的作品,“毕加索先生很不幸,把墨水撒在了画纸上,不得不用自己的靴子把墨水擦干。” 1913年,毕加索的两幅画作首次出现在苏格兰的展馆里,展出档案记载,当时的标价分别为200英镑和140英镑。
此时,毕加索的作品正在德国、法国、美国变得炙手可热,而在英国,只有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文化圈成员和福尔赛( Forsyte)的家庭成员对毕加索的画感兴趣。可是,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成员对毕加索的关注,并没有给毕加索带来好运,反而适得其反。1919年7月,毕加索第一次来到英国,在伦敦,为俄国人谢尔盖·狄亚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的芭蕾舞剧 《三角帽》(The Three-Cornered Hat)设计舞台场景和戏装,工作之余,毕加索的所有时间都和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的成员泡在一起,以至于其他的英国艺术家根本没有机会和毕加索接触和交流,他们愤愤地表示,“毕加索来英国,并未给英国的艺术家带来任何改变。”
展出的毕加索设计的戏装、舞台场景、垂帘,仿佛在向参观者介绍另外一个毕加索:戏装细腻,活泼,多彩,又结合了民间传统服饰的特点。其中一幅是毕加索设计的中国魔术师的造型,魔术师身穿红色宽袍大袖,拖着长辫,腰际间装饰着中国古代云纹图样。
曾被英国人视为颓废艺术
展出资料表明,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收藏家休·威洛(Hugh Willoughby)爵士、道格拉斯·库柏(Douglas Cooper)才开始陆续购进毕加索的画作,不知道可喜还是可悲,他们没有遇到任何竞争对手。除私人收藏家外,1933年,泰特美术馆第一次买进毕加索的作品,是毕加索1901年的油画作品《花》。从买这幅画,可以推测出当时泰特美术馆的口味毕加索已经是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的激进艺术家,而泰特美术馆只购进这幅风格传统的作品,似乎在表明,当时的英国艺术圈高傲保守,喜欢传统内敛的作品,拒绝激进,如同英国人的性情。
即使注意到毕加索的作品的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也并不怎么懂毕加索的画。 同时期的英国画家瓦尼萨·贝尔(Vanessa Bell)评价毕加索:“我觉得他很有魅力,他的作品很简单,很纯粹。”显然,此时,在英国,连毕加索的崇拜者也无法看出他的作品的复杂性,那又怎么能指望连他的画作都很少见到的英国大众喜欢他呢?
英国历史学家、立体主义研究权威约翰·戈尔丁(John Golding)评价,“立体主义是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史上的最重要的革命。” 然而,令人感伤的是,直到1949年,英国泰特美术馆才买进毕加索的第一幅立体主义作品。不过,也正是在同一年,英国BBC电台公开发表对毕加索的作品的不利的评价。那是英国皇家艺术院前院长艾尔弗雷德·芒宁斯(Alfred Munnings)爵士的离职演讲,成百万的英国听众收听了这一节目。演讲中,艾尔弗雷德·芒宁斯攻击现代主义,称塞尚(Cézanne)、马蒂斯(Matisse) 和毕加索的艺术是颓废的艺术。认为他们“把人的眼睛画在了鼻子的位置”。艾尔弗雷德·芒宁斯还试图从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那里得到支持,他说,有一次,温斯顿·丘吉尔对他说,“艾尔弗雷德,如果我们在大街上碰到毕加索,你会和我一起踢他吗?踢什么地方?”艾尔弗雷德回答,“是的,我会!”
大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正因为这样的氛围,导致了同一时期,英国视觉艺术的停滞不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60年,当泰特美术馆最终将毕加索视为艺术界的传奇人物,举办对他的回顾展时,在两个月时间里,展览吸引了46万名参观者。
C
给英国艺术家带来灵感
不过,谁也不能泯灭毕加索对英国现代艺术的影响。和毕加索的创作交织,展览对照分析的英国艺术家包括邓肯·格蓝特(Duncan Grant),温德姆·路易斯(Wyndham Lewis),罗兰特·潘罗斯(Roland Penrose),本·尼科尔森(Ben Nicholson),亨利·摩尔( Henry Moore),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等10位英国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有的认识毕加索,大多数是在看过毕加索的作品后,在自己的作品中做出回应。但是,所有的艺术家并未盲目地模仿毕加索,而只是汲取其创作中的部分元素,融入进自己的创作,继续发挥自己的特色。
展览中同时展示了毕加索1921年的油画作品《源泉》(The Source)和亨利·摩尔1936年的雕塑作品《斜倚的人形》(The Reclintg Figure),很显然,如果没有前者,后者出现的可能性也不会大。弗朗西斯·培根和毕加索的相似性一目了然,弗朗西斯·培根画的怪兽沒有四肢、躯干扭曲,大嘴张开,表情狰狞,像极了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中长着三只眼睛,几个乳房的怪人。两者在创作上的区别是,弗朗西斯·培根用抽象来表达恐怖和伪饰,而毕加索的作品从未游离图像本身所表现的主题。本·尼科尔森能够从毕加索的作品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元素,然后巧妙地把这些元素汲取转化成他自己特有的风格。
比如,看几分钟毕加索1924年的作品《吉他,果盘和葡萄》,你会发现图像会莫名其妙地发生变化:吉他上的孔变成眼睛,吉他的把柄变成尾巴,吉他的方格图像变成了鱼鳞,此时,吉他变成平放在案板上的鱼,而桌子的另一头,仿佛有人正坐在那里吃饭。用同样的技巧,本·尼科尔森在他的作品《穿靴子的猫》(Au Chat Botté)中,呈现的是一家卖玻璃的小店,望过去,是小店的玻璃窗,还是街道?真假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展品中还包括画家温德姆·路易斯的作品《工作室》(workshop),那些粉色、芥末色的几何图形,仿佛要融化进窗户、梯子和架子里。 如果这也和毕加索有关的话,那只能是未来主义不讲究图像语言,而是呈现现代生活的节奏。
展出的每位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包含有不同的毕加索:邓肯·格蓝特和本·尼科尔森从毕加索那里汲取的是立体主义风格,亨利·摩尔从毕加索那里汲取的是新古典主义风格, 弗朗西斯·培根从毕加索那里汲取的是超现实主义风格。这样的展览不免有些残酷,仿佛在揭示,英国艺术家们在如何抄袭毕加索?换一个角度想,正是因为毕加索,给沉闷的英国现代艺术带来启示和变革,给英国的艺术家们带来无限的创作灵感和尝试。
D
英国境内画作被下“出口禁令”
对毕加索的爱慕者而言,《毕加索和英国现代艺术展》同样会令他们大饱眼福。展出的毕加索的代表作囊括了他艺术生涯中每个阶段的重要作品及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展览中的精彩画作包括《玛丽-泰雷兹沃尔特》(Marie-Therese Walter),《三个舞者》(The Three Dancers),《哭泣的女人》(Weeping Woman),《穿睡裙的女孩》(Girl in a Chemise),和目前媒体热议的标志着毕加索进入了他艺术创作阶段的所谓“蓝色时期”的代表作《手捧鸽子的孩子》(Child with a Dove)。
《玛丽-泰雷兹沃尔特》是本次展览海报选用的宣传图像。画中的女子安静,甜美,微微仰着脸,仿佛沐浴在月光里,这个女子正是毕加索的情人玛丽-泰雷兹沃尔特,在毕加索的作品中,她阳光,青春。偶尔,会被毕加索变形成吉他藏匿在他的画作里,以表现对情人的爱意和深情。
毕加索著名的画作《哭泣的女人》中的女子是他的另一位情人,法国摄影师朵拉·马尔(Dora Maar),在他的画作中,朵拉总是哭哭啼啼,阴郁,充满了苦痛。《三个舞者》除了展现生命的活力,隐匿的是毕加索对妻子的疏离,和情人的欢愉。爱、性、死亡都在欢快的舞蹈中展现出来。《穿睡裙的女孩》,充满性的诱惑,脆弱,甚至病态,女孩脸上的粉紫色预示着她临死神不远了。那幅《手捧鸽子的孩子》是毕加索19岁时的作品,归威尔士阿勃尔康威家族所有,自1970年以来,该画一直在英国向公众展出。 在8月份的拍卖会上,一名“外国人”出价约5000万英镑,打算买下这幅画,但是,为了能将这幅名画保存在英国境内,英国政府下了“出口禁令”,至少到今年年底前,阻止此画流向海外。如果英国的文化机构有筹集到5000万英镑的可能性,禁令将延续到明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