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2022
01

在色与光中辉耀的巴洛克:谈鲁本斯与伦勃朗


  十六世纪“文艺复兴”的伟大时代造就了诸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一系列光耀古今的绘画大师。然而,成批的大师出现却使得后来者望而却步,大师们的光辉造成了十六世纪末期画坛的迷茫。一大批画家以亦步亦趋地模仿大师们的风格为自己孜孜以求的艺术目标,这就形成了文艺复兴末期的样式主义的漫延。然而,物极必反,这种因循守旧风气的存在却导致了对乞反叛思潮的开始,这就是流行于十七世纪以“巴洛克”命名的艺术思潮。

  “巴洛克”是其后的批评家用以贬低十七世纪艺术的称呼,其意为荒诞、古怪、过份雕琢的、独特的绘画。这些批评家们的标准是十八世纪末以来重新复兴的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标准。当然,现在的评论评“巴洛克”绘画已失去了当时的贬义,而成为十七世纪时期艺术思潮的代名。巴洛克艺术首先出现于意大利并在那里发展,卡拉瓦乔是它的代表。然而在北欧低地国家的弗兰德斯,却出现两位同一思潮的杰出代表,他们是鲁本斯与伦勃朗。

U5565P1081DT20130314160345.jpg 在色与光中辉耀的巴洛克:谈鲁本斯与伦勃朗 王凯丽kellywang最新动态

  鲁本斯1577年出生于德国威斯伐利亚的西根,1589年回到他父母的家乡荷兰的安特卫普,约在1592年-1599年期间在那里学画,并成画家。就像当时欧洲几乎所有的画家那样,鲁本斯在1600-1608年期间到意大利学习绘画,并为威尼斯附近的曼图亚公爵工作。他在意大利期间—很多古希腊罗马的雕像,同时他研究过罗马的卡拉奇与卡拉瓦乔。事实上,鲁本斯整个地受到“夏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影响。但是,尽管在国外多年,鲁本斯却并未忘记自己是个弗兰德斯画家 ,他像凡·艾克和勃鲁盖尔那样,总是对物象色彩缤纷的外观感兴趣,总是力图尽可能忠实地把凡是可以眼见的一切绘入图画之中。总的来看,聪明的鲁本斯兼收并蓄,包容一切,吸收各种有利于自己的传统因素,从拉菲尔到米开朗基罗,从提香到卡拉瓦乔,他汇聚前人的各种优势,而成就了自己博大精深的艺术。

  鲁本斯也许是艺术史上不多的一生顺利而幸福的画家。他结过两次婚,在美丽的伊莎贝拉去世后他又与同样漂亮的海伦结婚,幸福生活,白头到老。鲁本斯由于其见多识广,富有教养,有着杰出的外交才能,在担任西班牙总督的宫廷画师期间他曾作为外交使节多次出访,到过荷兰、西班牙、英国,他曾为法王作画,也曾得过英王的骑士头衔。在欧洲,鲁本斯处处都以一个受人尊敬的贵客出入一个个宫廷。这种优裕而顺心的生活环境,形成了鲁本斯对生活的乐观、热情、浪漫的基调,也因此形成了他的艺术的强烈理想化与抒情性色彩。

  也许,前所未有的色彩表现力是鲁本斯绘画最突出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是讲究素描的,对立体形的幻觉感追求,使那时的画家对素描形的准确追求看得高于一切。而受到提香和卡拉瓦乔影响的鲁本斯,却充分地吸收并发扬了他们的色彩之长,他随时想到自己是一个色彩画家。他吸收了提香的暖色调,而以更为透明的色彩层层相迭,使画面呈现出极为丰富的色调变化。在鲁本斯这里,色彩已成为主要的绘画手段,他的油画已不再是用色彩画成的素描,而已经是用“绘画”手段画成的色彩作品。他用色彩去表现那富于生命力的柔软肌肉,他的绘画到处是绸缎般华贵的闪光、金黄卷发的闪烁和片片树叶动人的光斑……也许与后来印象主义光色的自然真实还有所不同,但是鲁本斯的光色更多的却是理想的抒情的浪漫色彩,他的以暖色调为主的画面上到处是火红的热烈与金色的辉煌,流光溢彩,五色纷呈。这使他的绘画风格与文艺复兴艺术有了明显的时代性区别。

  当然,这一切与他的上流社会生活环境有关,鲁本斯绘画那种富贵堂皇的宫廷气派也为他获得了大批的来自宫廷、教会的订单。这种社会性需求又反过来促成了他绘画的浩大而恢宏的气派。鲁本斯擅长色彩绚丽的大型构图,而且善于使这些构图洋溢着意气风发的活力。他的巨幅绘画中总是充满着活跃的人群,成堆的丰满壮实而性感的裸体,一簇簇晃动着的闪闪发光的华贵衣裙,剧烈的人体动态的扭转、旋动,使鲁本斯的画作呈现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强烈动感。区别于文艺复兴时期那种单纯、稳定的金字塔形的构图,鲁本斯的构图更常以动感很强的S形、波浪形、斜线、对角线和放射形去进行画面构成。热烈的色彩、闪动的光线、动感的结构、复杂的人群、前所未有的情感喧腾,显示出鲁本斯巨大的才能,也显示出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的来临。

  鲁本斯于1640年去世,他一生留下有极大数量的作品。但是他的最大的遗产却是他在艺术史上的前所未有的创造。他以对生活的热情,热烈的色彩表现、动感的结构和明暗的造型与理性的、素描的、静态的和线条的文艺复兴绘画拉开了距离,他同时又以新的观点观察自然、发现并欣赏、创造光色和谐的新形式,并引导后世的画家。凡·戴克、委拉斯贵支直接受他的影响。从华托到弗拉戈纳尔,全部十八世纪的法国绘画从他这儿发端。十九世纪的席里柯、德拉克洛瓦常向鲁本斯汲取灵感,而印象主义那明亮的自然色光的绘画性,不也可以认为发轫于此么?

  与幸福而快活的鲁本斯相比,稍晚于他的同一地区的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命运就差得太远。伦勃朗(1606-1669)出生于莱顿一个磨坊主的小康人家,曾入过大学,不久辍学当了画家,干上了专—肖像的热门职业,并娶了一个富家小姐。妻子富裕的家庭成为伦勃朗事业成功的基础。直到1642妻子去世前,伦勃朗一直是上流社会的肖像画家。此后,他的业务开始衰落,伦勃朗开始陷于债务之中。当伦勃朗1669年去世时,他除了几件旧衣服和画具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人世沧桑人情冷暖,给伦勃朗的绘画打上了强烈的生活烙印。

  事实上,人生的巨大变迁的确造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大改变。在他生活顺遂的四十岁之前,他的绘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缺乏独创性然而却有着熟练技巧的人物肖像画,如《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和《东方着装的男子》等;另一类是以夸张甚至是粗野的风格创作的神话画和宗教画,如《强奸女阎罗》和《参孙失明》等。此时的伦勃朗尽管也是荷兰的一位优秀画家,甚至也可以称为天才,但却不会是一位有巨大影响和独创性的大师。

  在他的妻子去世后几年,1644年,伦勃朗生活的每况愈下造成的窘困开始影响其画风的发展。伦勃朗不再画那些平庸的肖像画和一些神秘玄想式的神话题材,他开始愈来愈多地选择那些有着,深刻人性的题材,他在宗教题材中注入了父爱、怜悯与饶恕的主题。贫困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视线,他把下层普通的穷苦民众画入了他的作品之中。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拉菲尔的圣母已经成为人世间上流社会的理想化的贵族妇女的话,那么,在伦勃朗的《圣家庭》中,圣母已成为一个普通的贫苦人家的农妇,而其家庭,的确也全然是一个简陋而温馨的农民家庭了。此时的伦勃朗以正视现实惫度在下贱粗丑的普通民众身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

  人世炎凉使得伦勃朗对人的理解也更深入。他的人物画、肖像画中开始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人物心灵的表现。伦勃朗认真地观察他的表现对象,他认真地表现他们的富于心理透析意味的姿势和人与人间情感交流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脸上每一个细节所透露出的心灵的悠长意味。伦勃朗的自画像是著名的。年轻的无忧无虑的伦勃朗曾经把自己画成漫画式的美化青年,戏谑般的浪子,装扮式的文艺复兴时的廷臣。他仔细地研究过自己的脸部特征和各种表情、皮肤与头发的不同式样,采取各种姿势、穿着各种服装,运用不同的光照,直到贫困的生活在他的面孔上留下的深刻的印迹。伦勃朗的人物总是给我们透露出复杂的心灵的信息。

  如同鲁本斯一样,伦勃朗的绘画也有着富于情感的丰富色彩。他的色彩总是那么深沉、厚重,在一片深棕色的基调中,他谨慎地使用着有限的亮色。他利用织物的华贵的闪光,在明亮的金黄、朱红的点缀中构成一片漂亮的暖调,他在这种调子中又不时穿插些鲜明的蓝、绿等冷色,使其色彩如同宝石一般熠熠生辉。

  也许,伦勃朗对光的使用给人的印象更深。如同他谨慎地使用亮色一样,他也独到地运用明暗。他自由地戏剧性地处理复杂画中的明暗光线,他利用光线来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的因素。他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构成了他的情节性绘画中强烈的戏剧性色彩,也形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

  伦勃朗是个多才多艺的画家,他画肖像、人物群像、风景,他还画过极为精美的腐蚀法铜版画,在荷兰绘画的所有类别中,他都是最重要的人物。无疑,伦勃朗也是影响世界绘画发展的最重要的大师之一。后世的荷兰伟大画家梵高曾面对伦勃朗的画说过,“你知道吗,我只要啃着硬面包在这幅画的前面坐上两个星期,那么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这就是伟大的艺术不朽的魅力。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