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1
04

《乌合之众》:莫让心智迷失在人海中

          


            没读过《乌合之众》这本书之前,很多人都以为它是一本讽刺小说。孰不知,此《乌合之众》非彼”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并非讥讽“乌合之众”的小说,它是剖析群众心理学的手术刀。

始初,我也认为这本《乌合之众》是一本讽刺小说,是作者对一些跳梁小丑聚集为一个不堪群体的讥讽与批判。因为咱中国成语里的“乌合之众”,比喻的就是鱼龙混杂拼凑在一起的乱七八糟的群体。《管子》曰:“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文字间包涵着一定的贬义成分。

认真读完后才知作者勒庞的本意,此《乌合之众》非彼“乌合之众”,本书中的意思仅指“群体”,而这“群体”,不仅包括普通百姓组成的团体,也包括贵族和所谓的“精英”阶层组成的团队。本意是说处于群体中的人容易丧失个人理性,被情感操控,并非在讥讽鄙视聚集在一起的广大群体都是一帮“乌合之众”。

同时,文中还特意把群体中领袖的心理和手段描写得淋漓致尽。勒庞说:“人多势众产生的力量,会使群体成员表现出孤立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群体的行动是被情感激起的,也被情感主导的。”如此对大众心理的精辟见解,不失为剖析社会群体心理的手术刀。

十九世纪末,这本讲述法国民族文明历史的心理学名著《乌合之众》出版问世,带来了世界性的轰动。作者古斯塔夫·勒庞以一个心理医生的视角,以历史为研究资料和考证基础,以从医经历来反省历史心理学,来剖析人类行为隐藏的心理活动,以及产生这类心理活动的原因。

该书把全新的群体心理和情绪特征的剖析得畅快淋漓。引发了大众心理研究热潮,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全球发行,为经久不衰的经典畅销书。


1.webp.jpg 《乌合之众》:莫让心智迷失在人海中 王凯丽kellywang最新动态


擦亮慧眼,警惕群体谎言以讹传讹、让事实背离真相甚至妖魔化。

群体心理习惯于想象,把由想象产生扭曲的幻觉与真实情况混为一谈,很少区分主观与客观的不同存在。

群体中的某个人对真相的首次歪曲,构成传染性暗示,并且把信息经群体无意识轻信,再如哈哈镜似的放大。

例如,在阳光灿烂的一天,一艘护航舰受命搜寻在风暴中失联的巡洋舰,一位值勤士兵声称自己发现有船只求救的信号,船员们顺着信号指示的方向搜救,他们都清楚地“看到”,一只载满人的木筏被发出求救信号的船拖着。这不过是一种集体幻觉,但几乎所有人都确信不疑。于是,上将放下船去营救遇险者,即使在接近目标时,官兵仍然认为自己“看到”一大群活着的人伸手呼救、不少失去亲友的人正哀号着。最后的真相是,所谓的“遇险者”不过是几根长满树叶的树枝。在一目了然的事实面前,人们的幻觉这才消失。

群体中出现这种幻觉情况,就算是博学之士,也同样会表现出群体的特质。因为,个人的卓越观察力和判断力会在融入群体中消失。

1678年,英国首相接到报告:在多赛特地区,许多人称法国军队已经登陆英国的一个岛,军官走在队列前面,军队队列整齐。英国的一位伯爵带着一名陆军中尉向着小岛策马狂奔,所有的士兵都拿着武器,严阵以待。然而所谓的法国军队队列,不过是一排排的树篱笆桩,所谓的军官也只不过是些正在草地上吃草的马。

集体撒谎的例子屡见不鲜。我曾经看过一篇媒体文章报道,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因为取快递,与快递员仅仅接触几分钟时间,被无聊的人偷拍,上传到网上,居然被诬蔑成生活放荡的偷情者。最为悲催的是 ,被队伍庞大的荒唐网民以讹传讹,严重影响到了她的正常生活,她和男朋友也因此丢失了工作。这场无妄之灾的突然降临,就这样摧毁了她生存的念想,她成了崩溃在死亡边缘的重度抑郁症患者。足见群体谎言有多可怕!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啊!


群体道德具有双重性:要么无上高大,要么放纵沉沦。

文中指明,思想观念在群体心中根深蒂固,群体的理性、情绪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群体的偏执、专横与保守……尤其是群体道德具有双重性。群体喜欢践踏被他们剥夺了权力的专制者,同时又习惯欺压软弱者,畏惧于强权。

群体时而放纵人类野蛮低劣的本能,践踏天理道德于脚下,干出惨绝人寰的勾当,时而树立起崇高的道德典范,勇于献身于真正的理想而奋斗,让德行高尚的哲学家也望尘莫及。

群体在某些特定时期内表现出不一样的品质。当群体以至高名誉、无上殊荣和爱国主义作为感召的时候,将对群体中的个人产生良性影响,比如奋不顾身、舍己为人、不怕牺牲、不计名利、大义凛然以及对平等自由的渴望等行为,表现出极其崇高的道德境界。这是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崇高行为。

然而,群体在无意识的作用下,会让原本善良而正直的人,做出严重违背道德良知的事情来。群体可以使罪大恶极的人遵纪守法,也可以让一个本性善良之人变成无恶不作的恶棍,因为他会受到群体的感染。

群体犯罪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继承了原始本能的野蛮粗俗,蛰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这会导致群体道德水平的劣根性。

劣质群体,导致个人责任感和道德的沦丧。常言道“法不责众”,并非指法律的管辖权,而是指群体的错误心理暗示,他们认为人多势众,群体的行为不可能受到惩罚,于是放纵自我抢夺掠杀,为所欲为。

时光流转,在宗教裁判盛行的欧洲大陆时代,神职人员随意用火刑惩罚他们不喜欢的人,或是给那些可怜的人们套上铁皮靴,再往铁皮靴里灌满滚烫的铅水,最后命令人把铁皮靴砸了。这样毛骨悚然的事情,在罗马教皇时代是屡见不鲜。

天文学家布鲁诺因为公开追随日心说——科学——而被教会烧死。一切不符合教义的主张都成为教会的障碍,而任何障碍都会被群体成员粗暴地摧毁。

古埃及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希帕蒂娅 ,美貌出众,学识渊博。只因基督徒认为哲学和科学都是要被禁止的异教活动,希帕蒂娅因此成了牺牲品。

一天晚上,希帕蒂娅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了一群暴徒的袭击。暴徒把她从马车里拖了出来,把她剥得一丝不挂后,用石头砸死了她。她的眼睛被挖了出来,尸体被肢解,残缺的遗体则被扔进亚历山大图书馆焚烧,残暴至极。而在这些暴徒看来,希帕蒂娅的博学是他们信仰的障碍,粉碎这个障碍,就成了群体的当务之急。

诸如此类的暴行,除了人数赋予他的力量外,法不责众的思想也释放了他的本能,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付诸行动。众人还给了他一种正义的错觉,在杀人劫掠的时候他并不认为自己是邪恶的,反而会生出一种大义凛然的情素。

人多势众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孤立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在群体中蠢人、白痴和心怀妒忌的人,会摆脱卑微和无能感,生出一种决绝、短暂但强大的力量。把人类的恶劣表现到极致。

1527年5月6日夜,罗马被雇佣军占领,八千多名百姓被杀。夜晚狂欢过后,极度激动的雇佣兵开始洗劫教堂,他们还洗劫教堂和当权者的宫殿,闯进修道院强奸修女,残酷迫害百姓。

群体利用自身的强大摧毁一切道德障碍!干出恶劣、极端的勾当。这是原始人的本能残留,而孤立的个人因为担心受罚,不得不约束自己。

群体就这样充当刽子手,成为慷慨的殉道者。此外,也有为每一种信仰的胜利而不惜血流成河的群体大众,就不用在此一一论述了。总之,群体的力量不容小觑。

悉知《乌合之众》,把控自己的人生,莫让心智迷失在茫茫人海中。


踏在历史的废墟上,群体力量终会与其他力量结合,而我们也将进入一个真正的群体时代。那些引领和创导着文明的中坚力量,历来是少数精英而非群体大众。

细细品读《乌合之众》,追寻历史的车轮,得到的答案,应该让我们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应该避免的。

懂得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并制定复杂典章制度的是理性文明,是文化的高级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的人,才能走出本能的控制。

懂得人类的本性,情感的良善与道德约束,悉知大众心理学,才不会埋没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之中。

懂得悉知大众心理学的必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乌,选择优秀的群体共处,可以携手并进。

坚持真理,坚定信念,杜绝”乌合之众”的行为

随着当今时代,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人精神空虚无聊,各种媒体直播为了吸引大众眼球,引发越来越多层出不穷的低级趣味,很多意志力薄弱的人沉迷于此,精神颓废,迷失在此等庸俗的群体狂欢中,这何尝不是”乌合之众”的真实写照?

这种社会乱像着实令人堪忧!何以拯救?唯有用知识丰盈自己的思想,用真理清扫心灵的尘埃。一日三省吾身,时刻警醒自己,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坚定信念,时刻修炼灵魂的纯度和高度。

古人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要想远离”乌合之众”,就要杜绝低质量社交, 不可与三观不同、欠缺正能量的人在一起。远离是非之地,不被他人的言论绊住手脚,在探知真理的路上严谨治学和慎独。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和理想追求的人交朋友,与一群品格高尚的良师益友在一起,才会杜绝”乌合之众”的干扰,不让自己在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

学会用睿智的眼光处事,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把控自己,莫让心智迷失在茫茫人海中。



作者:信念_f368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29d5a2e2e7e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