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人的来信》被高尔基评价为“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先后被多次改变为电影,话剧。
《一个陌生人的来信》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生命的最终时刻,面对着儿子的死亡,写下了一封痴情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作家坦露了自己低到尘埃里的爱慕之情,道出了自己绝望而又卑微的一生。
一、卑微的单向奔赴,迷失了自己
01 初见,陌生女人13岁。
英俊潇洒的作家的出现,为这个父亲早逝、与母亲过着寒酸生活的女人开启了生命之门。此后的日子里,13岁的她像向日葵找太阳一样,用尽全部的精力来窥探作家的生活,窥探他的一举一动、每个习惯、每条领带、每套衣服、每一个朋友。她天真地以为作家对每个女性都含情脉脉的目光只给了她一个人。那一刻起,女人便决定此生只爱他一人,自己只为他而存在。
女人开始认真学习、大量阅读书籍、坚持不懈地练钢琴,也会每次回家路上用书包遮挡住旧裙子上的补丁。突然开始的努力生活的大变样,一切都是女人臆想出的作家会喜欢的样子。
可的作家根本不知道她是谁。
02 再见,陌生女人18岁。
女人放弃了继父提供的优质生活条件,拒绝了无数追求者,只身从英斯布鲁克回到维也纳,只为能够和作家在一起。
为了能够见到作家,女人每晚悄悄的在他屋外徘徊,默默地关注着他的行踪。可当作家挑逗的目光向她投来时,她多么希望能够认出她、爱上她,女人却羞涩畏缩的逃走了。
接下来的某个夜晚,两人再次“偶遇”。尽管的作家还是没有认出她,尽管女人内心失望,但她还是和作家度过了三夜。
一夜,一夜,又一夜,销魂荡魄的激情与缠绵让她陶醉不已、终身难忘。
这一次,女人非但没有被认出,她还明白了作家只是风流滥情,并不愿做出任何牺牲。女人要求作家送了自己几朵白玫瑰。
所以,当女人发现自己怀了作家的孩子后,毅然决然地要独自把孩子生下来。
为了能够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女人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委身于有钱的男人。但同时为了保持自由之身,她一次又一次拒绝了追求者的求婚。
在每年作家的生日那边,女人都会匿名送白玫瑰,试图能够让作家认出她、想起他。
03 两人最后一次产生交集是多年以后。
同样是因为一个挑逗的眼神,女人便把长期提供优渥生活的情人甩开,头也不回的和作家共赴良宵。
当女人试图再次用白玫瑰让作家认出自己时,作家却在女人口袋里塞了几张钞票。女人瞬间心碎,黯然神伤。
弥留之际,女人第一次向作家吐露了爱慕之情,也畅快淋漓地说出了自己一生的委屈与不甘。女人的遗愿是希望每年作家生日那天,买些白玫瑰放进花瓶,这样就能悄悄活在作家心里。
可读完这封凄婉又炽烈的信后,作家在脑海中回想起这段缠绵,只有零星印象。而关于陌生女人的印象,依然是那么陌生。
二、一篇惊人的杰作
小说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等。
据资料显示,这部小说正是茨威格由收到两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产生的灵感创作而成。
小说中,父亲的早逝、母亲的不与人来往、非正常的家庭生活,这一切都让陌生女人无法看清正常的两性关系。面对风流倜傥的作家,陌生女人在偏执狂热的单恋世界里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深渊。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小说第一句就引发了读者无限的好奇心与遐想。整部小说以绝笔信的形式,分为五个部分诉说着陌生女人对作家无条件、无底线的爱慕以及自己一路走来所有的委屈与辛酸。阅读过程中脑海中会出现在昏暗的烛光下,陌生女人时哭时笑,伏案写信的画面。
三、爱他人,也别忘了爱自己
爱上一个人,他(她)就成了自己世界的全部,他(她)的每一句话都是福音,每一个笑容都给人温暖,每一个眼神都让人熔化。这种感觉大概就像书中所说“为了你,我忽略了身边的一切人和事,对谁都漠不关心”。
可是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爱一个人?爱一个人难道要把自己的全部都双手奉上吗?爱一个人难道应该像陌生女人那样明知没有结果,却还要卑微、疯狂而又偏执的去爱吗?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应该明白,爱人七分,留下三分爱自己。就算爱上一个人,也不要忘记留点东西去爱自己。这样不仅顾及了别人的感受,也保全了自己。
留三分爱自己,会让别人尊重我们,会让我们爱的不那么卑微,会让人觉得我们的爱不是那么廉价。
留三分爱自己,不是为了想着要去糊弄谁,只是在给奔赴爱情的我们自己,留下最后一丝自尊和自爱。
最后,爱上一个人和爱情之间不能划等号。爱情的世界是两个人的,双向奔赴才有意义。
作者:种花家的狍仔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b4f0b2558284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